查看原文
其他

被互联网消灭的事物之说明书

贝小戎 贝书单 2022-11-05


说明书,又名用户使用手册、操作指南,封面注明了产品的型号、展示其外观,然后依次介绍产品的结构、组装方法、操作步骤、维护要求、安全事项等,使用轻型纸黑白两色印刷,偶尔印在光滑的硬纸上,往往被折叠至很小的方块放在包装盒里。



BBC一篇报道说,说明书曾经非常重要。“你可能觉得,说明书不过是拆封新床头柜时从一堆泡泡纸和塑料泡沫里掉出来的厚厚一本小册子,但实际远非如此。说明书用途广泛,形式多样,而且并非现代产物——它们已经存在了至少两个世纪。”


说明书都是什么人撰写的呢?《纽约时报》说:“彼得·乔丹是一位作家。跟海明威一样,他创作出短小、平实、简练的句子。跟斯蒂芬·金一样,他读者众多。但他很谦虚,有人说喜欢他的作品时,他会说:‘很抱歉你需要读它’。他负责给电子产品写说明书。”


用户应在使用产品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妥善保存,而不是任其闲置甚至丢弃。当看了说明书仍无法正确组装、使用时,说明用户动手能力较差,或者说明书撰写不够明晰,这时可选择退货,或联系厂家人员上门指导、安装。有了网络之后,很多商家都有自己的官网,把各种产品的说明书上传到了网上,用户找不到纸质说明书时,可以上网查看,各种问答网站甚至提供了视频的操作指导。



能成功设置电子产品的用户只有20%。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仔细地阅读说明书,希望买了一个东西之后急不可耐地要马上体验一下,至少能马上体验其基本功能。买了辆车,马上开起来,至于空调怎么设置、儿童锁怎么开启和关闭,日后再说。买了个蓝牙耳机,还需要看说明书解释如何连蓝牙吗?最好自动配对。你有没有注意到,打印机放入纸张时,“纸匣最多可放入18张纸张。放入19张或更多的纸张可能会损坏打印机或造成故障”?至于“请勿使用废弃的墨盒”,似乎有点多余。

 

2009年英国广播公司曾经制作了一部广播纪录片叫《如何撰写用户手册》。伦敦科学博物馆一位策展人说,用户指南的作用是调动用户的能力来弥补机器的不足。最早的用户指南是瓦特贴在一个简易复印机上的。说明书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用户查找所需信息,其结构要符合人们的直觉,能预见到用户遇到问题时的思维。


撰写说明书的人要知道他们是写给谁看的,是普通人还是工程师。“雅马哈R-700立体声收音机的说明书显然是写给富兰克林看的。它说,为了防止被闪电破坏,在雷暴雨期间,要拔掉电源线,卸掉天线。警告部分的第四和第六条都是这句。雅马哈大概相信闪电会击中一个地方两次。说明书虽然没有《战争与和平》那么厚,但依然很费纸。一款应答机的说明书有53页。它首先告知的是如何展开产品图解。小型产品的说明书却是最大的。电子词典的说明书能装满两个展示柜。”


《战争与和平》书封


国外把说明书的撰写视为一种科技写作,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要把工程师的语言加以“翻译”。说明书写得好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如果相机不仅告诉用户如何操作,还教他们怎样拍出好的人像、如何用光,就会获得用户的好感。有的剃须刀说明书不仅告诉用户如何换刀片、如何清洁,还告诉用户如何获得最好的剃须效果:“用温水润湿面部,把剃须膏挤到手指上,软化胡须(低吟一首爱情十四行诗效果最佳)。”商家花钱把说明书做得更好,还能省钱,如果用户靠说明书就能解决问题,就不需要打售后服务电话了。


有的说明书几乎完全不用文字,如宜家家具的说明书,这让它们省下了把说明书翻译成多国文字的成本。只有黑白二维图解的说明书也逼迫产品变得易于组装。


说明书不会消亡,是因为生产者需要告知用户健康和安全事项。其次,很多用户会在购买前就去查看说明书,了解产品的特色。阅读说明书成了购买过程的一部分。

 

 

 

大家都在看


直面死亡,好好告别

流调中最辛苦的打工人

读读天才译者的译作

在上海胶囊里寻找那个小说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